重庆法正司法鉴定所相邀中国法医学会领导、专家
探索司法鉴定之“道”学术座谈会的通讯报道
2023年4月11日重庆法正司法鉴定所很荣幸邀请中国法医学会知名专家秦启生、张继宗、蔡继峰教授到我所开展座谈会,同时相邀西南政法大学、南川司法鉴定所、重庆法医学会等兄弟单位一齐到场,该座谈会以“道”为宗旨,采取开放式讨论的方式,讨论法医司法鉴定中常见的复杂、疑难问题。


会上,首先主办方重庆法正司法鉴定所戴宁所长表达对秦启生、张继宗、蔡继峰教授以及其他兄弟单位代表的到来的感激和喜悦,介绍了三位资深法医学专家的情况(具体内容见备注),并提出本次座谈会的目标是立于法医司法实践工作,就法医司法鉴定中难点,如医疗损害鉴定中疑难问题、法医病理鉴定中的常见问题等,鉴定人主动提问的方式和专家进行交流。
有鉴定人提出目前医疗纠纷难度大,纠纷多,出庭率高,且随着社会发展,老百姓法律意识的增强,医疗损害的案件越来越复杂,同时因多种原因存在大量退案的情况,法院意见很大,且退案如果不慎,也会被投诉,就进入一个两难的境地,鉴定人该如何处理?专家们均表达了自己的认识。蔡教授提出目前我国医疗侵权损害赔偿实施双轨制,即可以委托到司法鉴定机构,也可以委托到医学会进行鉴定,近几年医疗损害鉴定水平参差不齐,概念不清,甚至出现救治难度极高的疾病,给医院下主要责任的,故目前最紧要的就是需要统一标准,虽然很难,但是是可以做到的。另因为涉及大量临床知识,故临床专家尤为重要,多年前就提出要统一专家库,但因中国各地情况复杂,目前最多也就只有局部地区的建立自己的专家库,这是需要不断努力改善的地方。张教授提出没有做不出的案件,只是没找到方法,遇上难案,可以通过咨询专家达成共识,以最新版教科书为基础,同时以各科诊疗规范、达成的治疗共识、甚至论文中所论证的,均可作为依据。最后秦教授提出目前司法鉴定还在不断发展改革中,存在一些管理机制上的问题,但通过国家发展,一定能不断获得改善。


后讨论越来越激烈,特别是针对现行规范中存在的问题,比如足弓的测量和标准、双手损伤的伤残等级评定、颅脑损伤后软化灶和颅骨修补术后等兜底条款的应用问题,专家指出,形成标准最大的意义在于可量化,能规范我们鉴定的行为,但它确实存在瑕疵,且人本身就是具有特异性的,要规范到方方面面是过高的要求,只能不断更新和完善。
座谈会在大家的意犹未尽中结束,受益匪浅,通过多年教学和法医临床实践工作的法医专家们的讨论,让我们在更深更高一层的角度上认识法医学鉴定的意义,也认识到司法鉴定的发展需要一代一代法医人不断的努力和完善!
备注:专家简介:
秦启生教授原同济医科大学法医系主任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中国法医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,《中国法医学杂志》编委会副主任,中国法医学会临时专业委员会主任等,从事法医教学和司法鉴定工作近40年,具有解决疑难、复杂案件的能力,擅长法医临床和法医病理鉴定。
张继宗教授,中国科学院人类学专业博士、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主任法医师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。从事法医人类学研究、教学、办案工作二十余年,曾留学德国慕尼黑大学从事法医人类学研究工作,是我国著名法医人类学家。在法医人类学领域中主持了多项部级、国家级科研项目,完成学术论文60余篇,编写公安部内部教材十余部,出版专著多部。主持建立了中国人骨骼信息中心,为中国现代人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张教授建立了中国人骨骼年龄、性别、身高鉴定的多种方法,并在全国进行推广,培养了大批掌握法医人类学鉴定技术的基层法医,多次参与重大案件的法医人类学鉴定工作,包括118重庆空难、国航韩国釜山空难、甘肃无名颅骨案等。在颅骨容貌鉴定方面造诣很深,曾主持了赵尚志烈士遗骨鉴定,历史人物黄飞鸿照片鉴定等。
蔡继峰教授,医学博士、临床心理学博士后,法医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、主任法医师,湖南省法医学学科带头人,湖南省湘雅司法鉴定中心主任,湖南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,法医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,司法部实验室及检验机构资格认证国家级评审员,教育部法医学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,卫健委中华医学会及湖南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,科技部科技重点研发计划会评专家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会评专家,国家自然科学奖励评审专家。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,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,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。近年在Int J Leg Med、Forensic Sci Int Genet.等专业杂志发表SCI学术论文40余篇,授权发明专利2项,实用新型专利8项;法医学教材《法医昆虫学》主编,法医学“十三五”规划教材《法医人类学》副主编,主编其他法医学专著6部,主持国外法医学译著两部。